日本防灾美学

日本大阪发生强烈地震

稍早日本时间7点58分,大阪发生强烈地震,在日本气象厅的最新记者会中,将地震从5.9上调至6.1,主要灾区是在大阪北部的高槻市。

受到强震影响,灾情陆续传出,稍早大阪高槻市一栋建筑起火,消防单位紧急到场灌救。少数马路因为地震塌陷,水管破裂,出现淹水情况,地铁站天花板也漏水。地铁站电子广告牌也因为承受不住摇晃掉落。一名9岁小女孩被游泳池的墙壁夹住身亡,日本警察厅表示,目前已经有2人死亡,37人受伤,还有多人没有生命迹象,关西机场则传出多人受伤。

6.1级的浅层地震,而且还是发生在市中心,这破坏及伤害规模放在其他国家或许截然不同。

 

日本民众防灾意识强

日本从小学开始,每学期都有防灾演习。教育孩子们一旦发生地震不要慌乱,要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的躲避。社会上也时常开办一些防灾救灾展览和研讨会,许多地方都有专门的地震防灾中心。因此在小孩子入学前和新人入公司会发放地震急救包。

(日本小学生防灾演习)

 

日本家庭通常也会准备「防灾包」,里面有多种应急用品,包括食品、饮用水、药品、手电筒、毛巾、口罩、绳索、口哨等。主妇们会定期检查和更换这些应急用品,以防过期或失效。

(防灾包)

 

公共场所也设计了不少避险和互救方式,并且会绘制详细的逃生线路图。各个地区会编写适合本地的《防灾手册》,发到每户人家的家中,并且翻译成汉语、英语语等多种语言,方便在日本的外国人使用。

(防灾手册)

 

地震监测体系完善

1995年神户大地震的冲撞使日本政府加速建构地震等灾害防备系统。数千个探测器遍布尔日本全国以及周边海域,卫星、直升机等各种先进手段用于防灾系统。

近十年来,日本耗资数千万美元,打造了「地震早期预警系统」。

日本负责监控地震的主要机构——国家气象厅,依然在通过监测系统在24小时不断地对地壳活动进行检测,更多的是为确保在地震发生的瞬间计算出震源、规模、是否引发海啸并发出海啸警报和预报。

(国家气候厅卫星)

 

根据日本相关的法律规定,在一场地震被检测到的时候,要马上把有关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警察机构、通信公司、电视媒体、海上保安厅、消防机构等,并进一步发布至民宅、学校甚至船舶等地方。通常叫做「临震警报」,即在地震来到人身边的几十秒之内发出通知,哪怕只是短短的十秒,但对人们完成自我保护工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死亡人数可以减少一半以上。

(临震警报)

 

建筑物抗震能力强

为什么日本的房子可以抗9级地震?

1995年,日本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由《建筑基准法》和《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严格规定,规定里明确表示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高层建筑必须能抵抗7级以上的强震。因此建筑材料都要经过官方认证,不合格的建材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日本抗震理念也在不断进化,远远领跑其他国家抗震前沿。目前日本的建筑抗震方面基本分为三类:「耐震」的极限只能保证地震时房屋建筑不坏;「制震」则是在房屋内部设置一些能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的「制震装置」,减少地震对房屋主体结构的破坏;「免震」是能保证房屋更加安全,减少人身、财产损失,但不能杜绝。并且会在每次地震后会在此加固建筑。

(抗震三大类)

 

在校舍防震方面,应该没有比日本做得更好了。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

作为世界上遭受地震袭击最多的国家之一,日本对地震的研究、预防一直在进行中。日本也被认为是世界上防灾、抗灾体系最完备的国家。

 

最后,虽然以目前科技还无法更早的预测地震等灾难,但日本对这些防震措施的努力不得不让人感到赞叹。日本美学视角在一早地震后,立刻联络我们在大阪地区的医师朋友们,所幸大家平安无事,在此为大阪地区灾民祈福,愿能度过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