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是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危人群

近年來,隨著消費水準的提升和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患者數量大幅攀升,差不多100個成人就有12個糖尿病人。如果血糖長期不控制,就會出現各種併發症。

糖尿病(英文:Diabetes)是由於體內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在靶細胞不能發揮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及脂肪代謝紊亂的一種綜合併發症,屬於慢性代謝性疾病,跟胰島素有絕對的關係。
胰島素是由胰臟的β細胞所分泌,其主要的作用在於將血管內的葡萄糖帶入細胞內以做為能量之用(當食物經腸胃道消化後,多糖體被分解為雙糖或單糖類,經吸收後進入血液中運輸至身體各個部分,而在胰島素的作用之下被帶入細胞中加以利用)。

若缺乏胰島素的存在,細胞內則處在低糖的狀態,能量不足以應付身體代謝所須;血糖無法進入細胞內,因此血糖上升,當血糖大於180mg/dl時,尿糖就會出現,此即所謂的糖尿病。
中國糖尿病患者的現狀
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太過龐大,貢獻了全世界1/3的糖尿病患者。中國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為9.7%~11.6%,全中國有大約1.1億糖尿病人。
據統計,2017年中國糖尿病標化死亡率為10.25%。
根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數次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如下:

此外,糖尿病患病率與經濟發達程度有關:在1994年的調查中,高收入組的糖尿病患病率是低收入組的2~3倍。
而最新研究表明,發達地區患病率仍高於不發達地區,城市仍高於農村。
糖尿病的類型

1型糖尿病源自體內免疫系統異常,抗體變得不分敵我,開始攻擊製造胰島素的胰臟β細胞,造成胰臟無法分泌、或只分泌少量胰島素。

其發病年齡通常在30歲以下,原因可能是遺傳和環境因數共同作用的結果。病患人數相對較少,患者會有體型消瘦、體重減輕、多尿、常感到口渴等明顯症狀,需長期施打胰島素控制病情。
超過九成的糖尿病患屬於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往往沒有症狀,通常是長期患病導致身體變化,或產生糖尿病併發症時,才驚覺被糖尿病纏身。
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遺傳性,患者通常大於40歲,且經常有肥胖的外在特徵。常因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嗜酒、吸煙、不愛 運動、飲食重口味等),造成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阻作用或胰島素分泌量下降。

初期可藉由飲食、運動來控制;之後可並用降血糖藥來控制,但當後期有明顯的胰島素不足或腎臟病變時,仍須注射胰島素及服用藥物,也必須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約有5%的婦女在懷孕時,會出現暫時性的糖尿病症狀,稱之為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其原因是體內荷爾蒙的變化,使細胞對胰島素產生阻抗,但病症通常會在產後消失。

有糖尿病症狀的孕婦在懷孕期間,需嚴格控制血糖以確保胎兒發育正常。通常在懷孕後才出現糖尿病症狀的患者,隨著年齡增長,罹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會較高,建議在產後定期接受血糖檢查。
少數糖尿病案例是由染色體、基因的變異,內分泌系統的疾病,胰臟的疾病,藥物等因素所引起。
糖尿病的併發症
由於糖尿病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罹病,因此須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覺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表現症狀通常有所謂的三多一少:
・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少;
此外,還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容易感到疲勞,四肢無力、麻痺;
・皮膚及性器官搔癢;
・視力衰退;
・抵抗力降低,皮膚產生病變,傷口癒合能力差;
此外,糖尿病的表現症狀多以併發症為主。
糖尿病的併發症根據發病的輕重緩急,一般分為兩大類: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多屬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併發症若未即時治療,可能失去意識成為植物人,甚至失去生命。

慢性併發症則有多種病變症狀和臨床表現。
引起視網膜病變的,嚴重者可導致失明;
引起糖尿病腎病的,是造成腎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
引起心血管病變的,約80%的老年人糖尿病者死於心血管合併症;
引起神經病變的,60%-9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
引起下肢血管病變的,導致下肢缺血性潰瘍,需要截肢;
引起糖尿病足的,發病率25%,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併發症;
引起中風的,心血管死亡和中風的風險增加2-4倍。
因此,糖尿病的併發症不容小覷!而日本在糖尿病治療方面有著成熟的方案和豐富的經驗,至今已有數以萬計的糖尿病治療案例。
日本的糖尿病相關治療
日本有專業的糖尿病醫療團隊,並配有完善的檢查設備,根據患者的糖尿病症狀,提供全方位以患者為中心的訂制、長期持續的醫療服務。


糖尿病的治療方式因病情而異,沒有絕對的一定方法。
服用藥物和胰島素注射,即使短期間內血糖回復正常,也並不意味著治癒糖尿病。隨著飲食不正常,體重增加或年齡增長,都有可能導致血糖再度上升。
但是,如果可以嚴格控制血糖和危險因數,可以有效的防止三大併發症和動脈硬化的惡化,不受糖尿病的影響,頤享天年。

日本針對糖尿病的治療,以高效率、個人訂制、全方位角度來治療並 預防併發症,預防糖尿病對身體的影響為目的。

根據症狀的不同,需要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及用藥配方。
以糖尿病數值檢測為例:

糖尿病負荷試驗(75g OGTT)
根據以上的表格,以「糖尿病型」「正常」「境界型」來分類。
另外,根據30分鐘的血糖值、胰島素值來算出胰島素分泌指數(不足0.4的境界型人群是容易發展成糖尿病)。
葡萄糖水飲用後的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和空腹的時候,各采血1 次,共4次。

建議體檢中被診斷為「糖尿病傾向」「糖尿病預備軍」的人群。具體是指:HbA1c 5.6 ~6.0 % (JDS值),空腹時血糖值110~125 mg/dl,隨時血糖值 140-199 mg/dl 。
另外,高血壓、代謝異常、肥胖的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 人以及HbA1c 5.2~5.5% (JDS值)的人也推薦該檢查。
我已經在這裡治療了6年,體重減了10公斤,血糖值也一直保持穩定。

在中國治療糖尿病15年以上,也沒能控制住血糖值,來這裡僅2次血糖值就恢復穩定,太高興了。

- 提交個人資訊,護照影本
- 根據要求,協調預約日期
- 支付預定款項,確認到帳後正式預約
- 按約到院,全程醫療翻譯陪同
- 醫師問診
- 檢查前10小時請空腹!糖負荷檢查、尿檢、HbA1c測定、胰島素分泌/抵抗檢查
- 聽取檢查結果
- 根據病情給予指導並開處方藥,結束後向醫院繳交剩餘費用
- 回國
- 預約一個月後遠端會診
- 預約三個月後遠端會診
- 根據病情再次預約下次面診時間,或遠端會診開處方藥寄送(僅限已面診二次以上患者)
糖尿病營養生活指南
因為糖尿病患者在諸多方面都要有所禁忌,最重要的是在飲食方面的禁忌。有的東西可以吃,有的東西要少吃,還有的是不能吃的。
那麼,糖尿病患者有哪些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
最後來跟大家分享一些糖尿病的營養生活指南,主要從營養飲食方面來講:

1、調整進餐次數
在胃輕癱的時候,可以一日多餐進食,但每餐的量要少。
2、調整食物狀態
胃輕癱時,固體食物排空受阻較液體食物更明顯,因此,膳食搭配時最好將固態食物勻漿化,或多進食流質食物,必要時甚至完全依靠流質食物,這樣有助於改善胃腸道症狀與控制血糖。
3、調整食物成分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消化運動減弱,胃排空已延長,故需降低食物中含豐富纖維素的食物比例。
4、稱重治療飲食
對所需食物,均應在烹調前將皮、根、骨等不食用部分去除後稱重、加工然後進行烹調,更為合理的控制熱量的攝入,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飲食較繁瑣之處,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控糖的一環。
5、飲食豐富多樣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可以選擇穀類食物,然後進行粗細搭配。可以儘量多吃蔬菜水果,喝點奶類飲品,經常吃點魚和瘦肉,但是每天的量要控制好。吃菜以清淡為主,儘量減少油的用量。
6、用大豆來補充蛋白質
一方面,大豆所含蛋白質的量多質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膽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動物性食品,如肉類等。
7、禁食含糖高的食物
如白糖、紅糖、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又如糖果、糕點、果醬、蜜餞、冰淇淋、甜飲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土豆、山藥、芋艿、藕、蒜苗、胡蘿蔔等少用或食用後減少相應的主食量。
在這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傳染、高風險時期,強烈建議所有糖尿病患以及疑似糖尿病患,務必注意飲食,並按時服藥及定期接受檢查及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