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療制度有什麼優勢?

日本的長壽跟醫療制度的關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WHO),到2018年為止,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年女平均是84.2歲。日本憑藉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和“醫療負擔相對平等”、“國民平均壽命高”等優勢,再次蟬聯世界第一長壽。

日本的全民醫保和高額醫療費保障,不管大病小病,讓人們都能看得起病買得起藥,不因巨額價格望而止步。

在日本的很多醫院,不論是高端儀器、醫療技術還是醫護能力、醫療服務等方面,都能窺見到日本醫療體系整體的出色。日本的醫療服務由民間提供,醫療費用則由政府負擔,既保證了效率,又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走在街上能看見許多私人醫院和診所,無論是服務還是治療水準,都能基本滿足當地居民的日常需求。一般如果有什麼感冒、頭疼、發熱等情況,日本人的第一反應是去附近的診所看看。

日本實施著極其嚴格的醫師准入制度,很多老大夫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後才出來開診所。所以即使是小診所,日本醫師的整體素質都非常高。

小診所廣泛設立的優勢是,最大限度的讓醫療資源優化分佈,平時的小毛病在診所看就行,如果碰上了診所無法診斷出來的病症,醫師會開具介紹信送到相關的大醫院。

 

日本服務行業的態度是出了名的畢恭畢敬,無論是醫師還是護士,都會用客氣的敬語,耐心講解病情,讓患者享受至高的服務待遇。然後做基本的身體檢測,像體重血壓、驗血驗尿等,等檢驗結果出來後,才會把患者交到醫生手裡。

 

這麼細心的服務,想發生醫患糾紛都很難。更紮心的一點是,在日本,住普通病房不需要交納住院費,只有高級病房才會加收服務費。住院期間不准家屬陪同,只能在規定時間探望。一日三餐等生活問題,都全部由醫院負責。

 

醫院食堂的飯菜不輸外面的餐館,用餐後,會詢問患者是否滿意,營養是否足夠,還有哪裡可以改善,還有沒有什麼想吃的等等。

 

醫院的食堂環境整潔,乾淨透明化。

 

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的醫藥實行完全分離政策。也就是說,日本的醫院沒有藥房,醫生在給病人開了處方之後,拿著醫生的處方去專門獨立的藥店拿藥。這個機制就徹底斷絕了所謂的醫生為了多拿錢而故意開貴的藥的衝突。

 

說到看病拿藥,大家應該都想知道日本醫院是怎麼收費的,先說說他們的醫療保險制度,早在1958年日本頒佈實施了新的國民健康法,強制要求所有國民必須加入國民保險,所以加入國民保險就成了每個公民的義務。

這樣一來,患者負擔的醫療費用得到減少。從小學生到70歲是3成,70歲到74歲是2成,75歲以上是1成。儘管只要支付低額的醫療費了,但遇到重病也會出現高額的醫療費用情況。為了不加重這一部分人的生活壓力,日本又設立了高額醫療費制度,制度表明:無論什麼病,在醫院住多久,只要患者支付一定額的費用即可,超過這部分的費用由保險承擔。

具體的區分及負擔額等則是根據年收入來確定的。,比如,未滿70歲,年收入在370~770萬(約21~45萬人民幣)之間,實際醫療費為100萬(約58000人民幣),按照自己負擔3成的話,需支付30萬日元(約17600人民幣)。

但是,根據最高限額制,自己的負擔額等於80100+(1000000-267000)X1%=87430日元(約5100人民幣),也就是說自己實際只需要負擔87430日元即可。而且如果入院連續超過3個月的話,另外還有相應的減免。(最高限額每年根據法令有隨時變動可能)

這麼一看,患者需要支付的費用大大減少,全被國民保險和高額醫療費制度承擔了。患者最終只支付自己應該負擔的那一部分即可。

隨著日本老齡化的加快,少子現象變得非常嚴重,兒童醫療也逐漸向免費化趨勢發展。
日本全國各自治體根據財政狀況不同,基本都設有兒童醫療費助成制度。如有的地方規定,兒童至15歲之前,無論住院還是看普通門診,均為免費。也有的地方則規定,至學齡前實行全部免費。

各地的規定也各不相同。以東京都新宿區為例,0~15歲兒童,無論門診還是住院,無論任何疾病,區政府負擔所有醫療費用。前提是必須加入健康保險,未接受其他醫療輔助金,未接受生活輔助金(低收入戶)。

而人口的老齡化比列急速上升,會直接導致醫師和護理人員的短缺。明顯可見老年人群中出現的慢性病、老年病占比也不斷提升。對此日本及時採取了措施,各地保健中心每年會定期將各類疾病的預防,醫療檢查通知單寄給相應的居民,提醒他們按時檢查身體,並做好相關疾病的篩選和預防。

 

在日本,如果碰上事故、爆發疾病時,打個電話,沒幾分鐘專業的急救人員就會趕過來,而且救護車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

 

從醫療品質和政府保障來看,日本的醫療毫無疑問是世界最高水準。國民每人每年接受醫療諮詢次數平均高達14次,國民健康意識高,不斷促進醫學技術的進步和醫療體系的完善。

 

看完以上日本的醫療制度介紹,還是要告訴大家,預防勝於治療,今天不捨得花錢預防,以後會花更多的錢去治病。所以建議大家每年定期體檢